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关注
贯彻落实全国水利工作会议系列评论四:切实补强防汛抗洪薄弱环节和短板
时间:2022-01-26 00:00:00 来源: 作者: 浏览量:12126

  在刚刚结束的2022年全国水利工作会议上,水利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国英专门从防汛查漏补缺找出的问题,解剖分析了当前水旱灾害防御面临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明确指出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用导向,统筹体制机制法治、统筹规划工程技术、统筹目标任务责任、统筹近期中期长期,分类施策、精准施策,切实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为打好今后更加艰巨的水旱灾害防御硬仗提供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这为2022年水旱灾害防御工作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指出了明确方向。

  “木桶定律”告诉我们,一只木桶能装多少水,不取决于最高的木板有多高,而取决于最短的木板有多短,若要使此木桶盛水量增加,只能是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毫无疑问,在经济社会的发展过程中,“木桶定律”同样适用,尤其是基础设施的薄弱环节,必然会影响整个社会的发展水平和人民的生活质量,也将成为新阶段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2021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入推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强调,要加快构建抵御自然灾害防线,立足防大汛、抗大灾,针对防汛救灾暴露出的薄弱环节,迅速查漏补缺,补好灾害预警监测短板,补好防灾基础设施短板。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防汛抗洪工作关乎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关乎粮食安全、经济安全、社会安全、国家安全。因此,我们必须牢牢抓住防汛抗洪的薄弱环节和短板,抓住水旱灾害防御工作中最关键的问题,避免“牵一发而动全身”,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

  补短板,首先要找短板。只有明白事物的薄弱环节在哪里,找准问题的关键所在,才能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获得最大限度的成功。对表对标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十六字”治水思路和关于治水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从2021年汛情和防汛工作的全面复盘、深入检视中,我们可以看到,防汛抗洪工作暴露出了一批突出薄弱环节和短板。如在水库安全方面,病险水库数量多、除险加固任务重,部分水库泄洪能力不足、安全监测设施不全、管理体制机制不顺;在河道及堤防方面,中小河流缺乏系统治理,人类活动缩窄或压缩河道空间,影响行洪安全,一些河流行洪能力底数不清,部分河流堤防未达到设计标准,造成防洪精准调度难、行洪能力弱;在蓄滞洪区方面,一些蓄滞洪区建设严重滞后,围堤普遍标准低、质量差、豁口多,穿堤建筑物年久失修、老化病险,安全设施严重不足,缺乏实时监测和进退洪设施,调度运用难;在“四预”(预报、预警、预演、预案)措施方面,局地极端暴雨预报准确率不高,山洪灾害预警精度不够,防洪调度预演能力不足;在法规制度方面,水法规体系不完善,安全度汛制度不健全,流域区域统一调度机制不顺畅,应急响应启动条件设置不合理,水旱灾害防御日常监督检查不到位……这些短板都暴露出我国防洪安全体系仍有待健全,防洪安全风险依然突出。

  找准短板是基础,补强短板更关键。补强短板,其实就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防汛抗旱是水利部门的天职,是必须牢牢扛起的政治责任。各级水利部门必须要坚持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防御目标,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有的放矢、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短”施策,加快实施河道畅通及堤防达标建设、控制性水利枢纽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分蓄洪区安全建设、中小河流治理、山洪灾害防治等,补好水旱灾害预警监测短板,补好防御水旱灾害基础设施短板,为构建安全可靠、人水和谐的防洪减灾体系,提升防灾减灾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补强短板方能赢得主动。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效用导向,正视防汛工作中暴露出的薄弱环节和短板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得力措施,抓住非汛期有利时机,把补强短板工作落准、落细、落实,真正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为打好未来可能出现的水旱灾害防御硬仗提供有力支撑和有效保障。

  来源:中国水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