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仙李白挥毫一笑道“黄河之水天上来”,这并非全部是瑰丽的想象,还确实有一定的科学依据。陆地上绝大部分的水来自大气降水,只有少部分可能来自火山喷发所带出的水体。其中,地下水与地表水同源,也主要依托着大气降水的补给。归结地下水的直接来源,主要有:降雨入渗、河流渗漏、农田灌溉回渗、山川冰雪融化水入渗等。
通常高山上的水,是指山顶与山间的地下水和山泉水。那么,不由令人好奇,这些高山上的地下水和泉水又是从哪里来的呢?它们是如何神奇地完成向上爬坡这一高难度动作的呢?
山脉在地壳运动的升降过程中,常伴有断裂和节理发育,有利于雨水顺节理向地下渗透。在重力的作用下形成水压差,从而在某一地点涌出,形成山泉。地下水与地表水在适当的条件下可相互转换,高山上水的转换则更加频繁。降水形成的地表水,渗入地下空间,形成地下水;地下水在山上的径流过程中,又会转化为泉水,这就是我们看见的山间泉水了。
山泉的形成,又并非全部来自明显的降水过程。“峨峨兮若泰山,洋洋兮若江河。”伯牙子期的一曲《高山流水》将我们带入山顶云雾缭绕、山间泉水叮咚的悠远画境中。水是流体物质,云中水是高山流水的源泉,包括山顶积雪、降雨、山顶上的凝结水等。在海拔较高的山上,随云而来的湿润空气,即使没有形成雨水,也会被山留下,积少成多凝结为水珠,从泥土和植物表面,自然向下流,形成溪水。
总的来说,山区的岩层构造充满了裂隙发育,裂隙提供了地下水运移、储存的基本条件;另外,山区的降水量较为充沛,相当一部分的雨水可以补充至地下;此外,山顶水汽聚集,山区的昼夜温差大,在适宜的环境下,水汽在地面和岩层面逐渐转化为凝结水,不断向下运移补给山区的地下水。
现在,答案出来了,我们也不难理解“山有多高,水有多高”的道理了吧?